苏州工业园区――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园区专题 > 2019年 > 苏州工业园区2019年科技工作推进大会 > 媒体聚焦
页面打印】 【内容打印】  【字号      


在昨天举行的2019年度科技工作推进会议上,苏州工业园区亮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任务书——
吹响新一轮科技创新“冲锋号”

2019-03-26 09:10  |  来源:

  对一个城市而言,科技创新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开发建设25年,苏州工业园区以开放的胸怀、艰苦创业的精神创造出无数个“唯一”和“第一”,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活力最强、发展质效最高的区域之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这座集聚了5000多家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1%的现代化新城,正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构全球创新版图的契机,以提升科技创新“浓度”来提升经济发展“密度”和产业规模“吨位”,不断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回首25年创业路,创新基因厚植于这片土地的肌体,创新动力涌动在这片土地的血脉里。在昨天举行的2019年度科技工作推进会议上,苏州工业园区亮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任务书,再次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园区,正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聚变,吹响了新一轮科技创新的“冲锋号”。
  关键词——引
  领军企业带来核心新兴产业企业超2000家

  引进一名人才、发展一批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在园区,这不是口号,是现实。
  2008年成立,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在创始人刘圣的带领下,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留学生创业企业,逐步成长为中国高端光通讯模块领域的标杆企业之一,实现了对国际先进技术的追赶、并跑和超越。国内第一家具备40G光模块批量生产能力的公司、谷歌资本在华投资的首家企业……在一个个“高光时刻”中,旭创科技不仅在国际光通讯核心器件领域发出了“中国声音”,还集聚、带动了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一批光模块企业发展壮大。“随着通讯行业技术的变化和演进,我们将向上游的半导体芯片、光通讯组件等领域进发,带动整个行业的成长。”旭创科技产品管理副总经理丁海说。
  “不同于传统项目的招引,引进像旭创科技这样具有高度专业性的项目,政府不仅要拥有前瞻性的眼光,更要有专业知识,能从无数的项目中‘大浪淘沙’,选出真正具有高成长性的‘好苗子’。”园区科技和信息化局局长许文清说,早在十几年前,园区就专门建立了科技招商团队,并借助高校、科研院所和风险投资等专业力量,练就了一双能穿透科技术语、直达项目内核的“火眼金睛”。也是靠着这双“火眼金睛”,园区把科技项目招引的重点落到了热点产业和产业链空白领域,通过引进旭创科技、思必驰等领军人才项目,带动一大批上下游企业落户。目前,园区已集聚以领军企业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企业2000余家。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好项目,归根到底还是要由人带来。2007年,园区启动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2010年又启动实施“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以不断升级的配套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前来创新创业。多年来,园区累计评选并表彰各类人才3428名,其中,领军人才1400多名,一大批领军企业由此诞生。
  基础研究的高度和厚度既决定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也会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落户,继而促进产业的集聚发展。近年来,随着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知名高校纷纷落户和一批科研院所国家队陆续“安家”,园区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为例,在园区的十几年,该所一方面积极推动与园区纳米企业的技术转化,另一方面建成了纳米加工、测试分析、纳米生化、喷墨打印四个开放共享公共平台,为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提供了技术支撑。截至2018年底,四大平台累计服务机时近75万小时,总服务额达3.9亿元,培训人次达到2.2万人次。
  关键词——育
  研发费加计抵扣一年减税15亿元

  有“识珠”的“慧眼”,更要有栽培“好苗子”的本事。
  在企业成长的道路上,创新是推动其前行的根本动力;而迈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门槛”,是一个关键路口。一块高新技术企业的牌子,不仅意味着企业在自主创新、高标准规范化发展等方面积蓄了一定实力,更会带来税收减免、科研经费支持和企业形象提升等“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好处。数据显示,仅所得税减税一项,园区一年就为5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减负”超20亿元。
  这段时间,园区科技、财政、税务等部门和各板块正忙着发布信息,引导辖区企业申报2018年度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对销售收入、专利数量、成果转化等数据有一定要求。但有资格申报的企业平时不一定会注意积累相关信息和资料。因此,我们要联合多个部门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一对一辅导,尽最大的可能帮助企业达到申报条件。”园区科信局科技管理处相关负责人邹和成说。
  如果说所得税减除是高科技企业可以独享的优惠政策,那么园区对研发投入的补贴则更具有普惠性。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一款药动辄十几年的研发周期、几十亿元的研发投入,决定了这类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烧钱”阶段。“企业在各自的赛道上奔跑,政府能做的就是尽量鼓励、引导。”邹和成告诉记者,以研发费加计抵扣和研发后补助为抓手,园区千方百计用“真金白银”给予企业支持。“奖励只是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企业传递一个信号,只有不断创新,才有未来。”
  统计数据显示,园区当前以研发费加计抵扣方式一年给企业免除的税收超过15亿元。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还有针对性的分类引导:对现有优惠政策,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评尽评”“应报尽报”;已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则引导其将3%以上业务收入用于研发;规模以上骨干企业,鼓励其开展研发创新活动,力争在“卡脖子”的技术上有所突破。
  “在科技创新这条道路上,企业是主体,政府能做的就是给它们充分的‘阳光雨露’,帮助他们茁壮成长。”许文清表示,科技企业需要的扶持不仅是传统的土地、税收减免等,更需要人才的引进、金融杠杆的运用和相关产业的配套政策。为此,园区打造出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链”,建立起“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的接力式企业孵化和培育体系,并将原先分散在20多个政府部门的项目申报、人才服务、金融服务、资质认定在内的259项业务嵌入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目前,园区95.2%的审批业务不见面就能办,让企业在体验“园区速度”中发展壮大。
  关键词——聚
  营造创新生态圈释放强劲“场效应”

  科企正聚木成林,创新生态正加速产业聚变。
  经过25年的开发建设,园区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三连冠,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序列。“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看,园区已经到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关键阶段 ,必须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为抓手,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市委常委、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说。
  作为全球第二家能大规模提供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WLCSP)量产技术的高科技公司,苏州晶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4 年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摸爬滚打直至能 “ 玩转”国际专利的奋斗史。2007年,主攻影像传感芯片研发生产的晶方半导体,找到当时手机行业的两大巨头摩托罗拉和诺基亚想寻求合作,却被两家公司以产品缺乏基础性专利拒绝了。痛定思痛,公司董事长、总裁王蔚决定直面专利的现实困境,一手抓自主研发,一手抓专利交叉授权,逐步建立起了公司自己的专利体系。截至2018 年,公司拥有专利44件,其中约四分之一为从美国、日本等国和地区收购或交叉授权获得。
  “有了这些专利,晶方的产品卖到这些地方就不会有问题。”王蔚告诉记者,晶方之所以能“玩转”国际专利,离不开园区的深度参与。
  近年来,先试先行的园区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上形成了一套系统化方法,不光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专利池,还引导他们在产业关键技术链上提前布局。当前,园区涌现出了江苏专利第一企——拥有专利拥有量超5500个的宝时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等一批专利“大户”。园区也先后被认定为国家专利导航纳米技术产业发展实验区、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基地、苏州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人才供给、平台支撑、政策集成、资本汇聚……园区正以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和决心,营造创新要素不断集聚的创新生态圈。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只是园区构建多维度创新生态圈中的一环。当前,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电子五大主导产业规模效应日趋明显,优质企业不断集聚。如何在数量集聚的基础上,引导产业向更高质量聚变,成为园区的新考验。
  日前,一份题为《苏州工业园区抗体药物产业发展分析及启示》的报告,摆在了园区党工委主要领导干部的案头。报告不仅对全球抗体药物发展现状和趋势给予了细致分析,还对园区相关产业的“短板”和招商给出了建议。这份报告,来自于园区的“产业智库”——园区科信局产业创新中心。每月一期的产业简报和专题报告,一方面聚焦国际产业前沿,另一方面又借助园区科技信息枢纽平台大数据给出分析,让这份报告既“顶天”又“立地”。最近,一份涵盖园区三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图谱新鲜出炉,“未来,园区的先导产业该怎么走,产业链还有哪些环节没有补全,这些在图谱上都一清二楚。”产业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贺海涛告诉记者,这份图谱无疑是接下来工作的“指南针”,为园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记者 董捷
《苏州日报》2019年03月26日A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