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建设25周年专题网站
 
首页 | | 视觉园区 | 中新合作 | 发展阶段 | 园区样本 | 今昔对比 | 素材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园区专题 >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25周年 > 专题报道 > 光影25年
页面打印】 【内容打印】  【字号      


解码新苏州的“书”式生活——
一座浸泡在书香里的文化园区

2019-04-26 11:03  |  来源:

  25年来,园区从具有千年历史底蕴的古城东部裂变出来,在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一直注重传承和利用城市的文化基因,留住城市的文化底色。
  而在世界阅读日这一周,从图书馆到书店、再到居民自发的阅读组织,都在张罗着各种阅读活动,让园区的书香更加浓郁。

  书香园区,聚集着各类“书虫”
  今天,园区第九届全民阅读季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据悉,园区公共文化中心将继续坚持文化惠民的原则,让阅读走进社区、机关、学校、企业以及商场,计划全年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近3000场次,惠及园区113万居民。
  “文字是内心最真实的映射,而写作就是把灵魂交给文字,去勾勒我们的人生。”中国作协副主席,苏州籍作家何建明在长三角文化名家大讲堂上和大家这样分享着自己对阅读以及写作的感悟。长三角文化名家大讲堂是今年园区公文中心打造的精品品牌,据公文中心副主任李春梅介绍,每次活动总能得到热烈呼应。
  今年11岁的吴越是这些一呼百应的讲座里的一名忠实小粉丝。据吴越妈妈介绍,阅读贯穿在女儿成长的各个阶段。虽然课业逐渐变得繁重,但是吴越仍然坚持每个月完成2至3本书的阅读,广泛阅读曾帮助她获得了全国生态科普知识大赛一等奖。
  书香生活让园区人的生命状态更加饱满。除了吴越,园区还有许多“资深书虫”。自称是文化钟点工的新加坡作家蓉子10年前来到园区后一直坚持做文化,即便目前她最为人所知的头衔是全国第一家挂牌医疗诊所的负责人。蓉子在园区解读着、感受着以及思索着,“苏州园林固然美,苏州园区更倾城。”如今已经出过不少书的蓉子这样写道。“我还要坚持讲更多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蓉子说。

  书香园区,长着最美好的书店
  作为诚品书店在大陆的第一家分店,诚品生活苏州早就成为了网红打卡点。5.6万平方米的空间,无论是诚品生活采集还是书店部分,处处都人头济济,聚满了到此打卡的游客或是在此消磨周末时光的居民。
  2011年,这家台湾知名的书店选择在金鸡湖东畔奠基开工,正是被这里的读书氛围和园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所打动。事实也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近年来,园区一直有选择、有重点地扶持实体书店发展,引导行业转型并更好承担社会责任。在园区生根发芽的独立书店坐忘书房曾获得过租金补贴,其负责人沈奕瑾感慨,在网络购物的时代潮流下,这些补贴对刚起步的书店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然,书店经营者们清楚地知道书店的生存依赖的是自我造血能力,而不是政府的“授人以鱼”。“今年我们除了继续开展常规性的会员活动之外,
  还积极向外拓展发展空间。”据沈奕瑾介绍,前不久坐忘书房争取到了同园区美术馆合作的机会。“能中标的很大原因在于多年来团队专注做内容。”可见,如今书店已经不仅仅是“图书+文创+咖啡+沙龙”的简单3.0模式了,为迎合新的消费需求,“书店+”的模式正成为新一轮实体书店发展的主基调。比如“书店+旅游”的先行者“诚品生活苏州”,“书店+电影院”的“樊登书店”、“书店+教育培训”的博瑞书店,园区各类书店都在摸索中寻找更多的生存机会。
  “这些实体书店现在已经成为我和朋友见面的地标。”从事媒体行业的琪琪对园区大大小小的书店如数家珍,最近她还找到了一家开在社区里的小书店。琪琪认为虽然现在人们去书店不一定要买书,但能吸引一些以前不愿来书店的人走进书店却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书香园区,有着最潮的读书方式
  木质的书架和座椅、充满艺术设计感的吊灯、光洁明亮的落地窗,星海广场里的园区首家24小时智能图书馆虽然只有30㎡空间,但是配置了2000册图书、2000种电子资源、500种听阅资源。更令人称道的是在这里能实现2秒人脸识别、3秒扫码听书、5秒扫码阅读、15秒借还,颠覆了传统的借阅模式。
  不过,这座设立于人流密集点的图书馆还有一个“抱负”——引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今年24岁的杨阳是星海广场附近写字楼的一名工作人员,24小时智能图书馆距离她所在的单位不到10分钟的路程,如今每到午休时间,她都会来这里来看会儿书。“工作后我感觉自己在不断地吃老本,太需要充电了。但是回家后又躺在床上了。”自称是行动矮子的杨阳如今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智能图书馆文艺、休闲的氛围让我得到了精神的满足。”杨阳说。

  24小时智能图书馆自去年世界阅读日在星海广场亮相以来,已借出图书2.2万册,入馆近5.7万人次,馆藏利用率达到77%,位列园区221个阅读服务点之首。“我们希望人们在休息时能有更多的选择,不仅仅是电影院、商场或者餐厅。”园区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说。
  另外,“文化苏州云”也是一个将科技和人文相结合,让科技更好地助力文化,同时也让文化为科技注入温度的典型例子。自平台上线以来,园区积极及时更新文化活动、文化团队、文化场馆等信息。今年56岁的老蒋是书画爱好者,这周末他将前往金鸡湖美术馆参观陈逸飞、陈逸鸣的画展。“文化苏州云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老蒋说。


作者 杜轶一
《苏州日报·今园区》2019年4月26日B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