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苏州工业园区“十三五”(2016~2020)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
|
中共苏州工业园区工作委员会文件 |
|
|
园区工委关于印发《苏州工业园区“十三五”(2016~2020)精神文明建设
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部委办局、各功能区、各公司、各派驻机构、各直属单位、各街道、各社工委:
《苏州工业园区“十三五”(2016~2020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已经工委研究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中共苏州工业园区工作委员会
2016年7月25日
苏州工业园区“十三五”(2016~2020)
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纲要
为进一步加强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体方案》、中央文明办《全国文明城市(地级以上)测评体系》、省文明委《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行动方案(2016-2020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工作意见》,结合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2016~2020)规划要纲要》精神,特制定本纲要。
一、苏州工业园区“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回顾总结
“十二五”时期,园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打造“非凡城市、幸福园区”,全面推进“文化兴区”战略,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深入开展,文明风尚和居民素质呈现新面貌。主要预期指标基本完成:城市文明指数测评连续五年居苏州城区第一,文化建设绩效考核名列全市第一,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县(市、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获“政府责任创新奖”;市级及以上道德模范87名,9人获评中国好人,市级及以上文明单位(社区)78家,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10%;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比例达到38.51%,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社保覆盖率达100%,城镇登记失业率2%,公交出行率达31%;政府部门承诺时限内案件办结率为100%,顾客满意度达到99.90%。
五年来,园区精神文明建设始终突出“以人为本、文明惠民”,总的特点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关键点,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以多元文化融合为立足点,促进社会文明和谐;以先行先试为突破点,探索社会治理创新;以加强公共服务为出发点,提升政务作风效能;以满足群众需求为落脚点,发展文化生产力;以建设文明示范城区为着力点,提升城市形象。具体体现在:
一是注重规划目标引导。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物质政治精神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按照“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纲要的目标任务,制定实施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十二五”期间,出台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建设、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水平等专项工作规划,保障相关工作顺利推行。以文明委为主要依托,责任部门、协办部门互通联动,文明示范城区建设有目标、有任务、有协作,社会文明程度显着提升。
二是注重夯实社会基础。完成撤镇改街道,新建一批社区,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区、街道(社工委)、社区三级社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建成率100%,夯实了社区治理基础;新建一批基层党校、特色党校,理论学习深入基层。“十二五”期间,园区培育各类社会组织逾1500个,有效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和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园区志愿者协会影响力不断加强。
三是注重深化借鉴创新。发挥中新合作优势,充分借鉴新加坡软件经验,开辟21个“中新社会管理合作试点”项目,开展“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借鉴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经验,创新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影响力不断扩大。积极推进“互联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文明i计划”,“情暖金鸡湖”剧情短片大赛、为园区人点赞、“啄木鸟”随手拍等活动扩展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群众基础。
四是注重载体平台建设。打造微信、微博双“微”平台,依托线上线下多维融媒体平台,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城市形象宣传;凤凰书城、诚品书店、体育中心等重大文体项目开建或运营,文体活动载体全面升级;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优化智能交通,完善电子政务平台,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正式上线;建成志愿者之家、志愿服务驿站,推行公益伙伴计划,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成立园区社科研究中心,园区经验内涵实现新拓展。
五是注重典型引领示范。持续开展各类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的评选、推荐工作,完善苏州好人、江苏好人、中国好人的培育、挖掘和选树机制,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开展志愿者之星和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企业社会责任“优秀品牌活动”和“创新案例”评定工作,居民和企业参与度不断提升;大力推进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建设工作,文明示范效应不断扩大;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加大对身边好人、文明单位等各类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形成了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
二、苏州工业园区“十三五”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形势
(一)阶段特征及主要任务
20多年来,苏州工业园区走出一条经济国际化、新型工业化、城市现代化互动并进的“产城融合”发展之路,“十三五”时期进入到战略转型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特征表现为:在目标结构上,更加注重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全面协调发展;在发展实力上,更加注重以开放创新引领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互补共进;在功能布局上,更加注重区域一体化发展与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并举。新的发展阶段对精神文明建设赋予了新内涵,提出了新要求。
“十三五”期间,园区要围绕建设国际先进现代化高科技产业新城区目标,着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打造有利于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全面推进转型升级的综合环境。重点实现“三个提升”:一是着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二是着力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注重人文素养,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化公共服务,提升文化软实力;三是着力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完善社会保障和城市功能,提升综合服务环境。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经过20多年开发建设,园区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更好的发展机遇和明显的基础优势。一是中新合作的优势。园区是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是省、市乃至全国改革创新的窗口示范,具有明显的开放创新平台优势和制度政策优势。二是经济发展的优势。园区开发建设基础好、起点高,高端产业集聚度高,转型升级起步早,创新发展态势好,目前人均GDP已超过4万美元,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三是社会人文的优势。园区社会和谐程度高,居民及就业人口文化程度高,大专以上学历人才占就业人口40.12%,中等收入群体日益壮大,内在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四是城市功能的优势。园区始终秉承科学的规划理念,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城市基础设施领先,配套功能日益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着,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一流的基础条件。
与此同时,在新的发展阶段,园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快速转型的挑战。随着园区转型的快速深入推进,人口不断增多,流动更为频繁,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公共服务需求更趋多样化,群众利益追求更趋多元化,民生诉求全面升级,社会矛盾集中凸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难度持续加大。二是区域一体的挑战。目前,与中新区相比,各街道发展相对滞后,在城市功能、公共服务、人口素质、居民收入等方面均存在较大落差,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加大了社会治理的难度。三是网络时代的挑战。在网络信息时代,社会生态系统更加复杂,网络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各领域,影响居民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如何通过新媒体等网络阵地,加强正面引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正能量,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任务。
三、苏州工业园区“十三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文明惠民”,突出“借鉴、创新、圆融、共赢”,深入推进“文化强区”战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着力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为建设开放引领、创新驱动、制度先进、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国际先进现代化高科技产业新城区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支持。
发展目标:按照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相协调的国际先进现代化高科技产业新城区的要求,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城市文明形象;推进法治政府、法治市场、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建设,使法治成为园区新时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实现科、教、文、体、卫事业的全面发展,让发展成果在最大程度上惠及园区人民;强化政务作风效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力争在“十三五”期末,初步建成思想观念先进、道德水准高尚、科教资源丰富的精神文化家园,初步建成民主法制健全、公共服务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文明社会,园区思想文化和道德风尚建设走在省市乃至全国前列,综合环境竞争力保持全国开发区领先。
具体要做到四个“全面提升”:
——思想理论建设水平、舆论引导能力全面提升。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教育、理论研究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化,主流舆论阵地建设坚强有力,现代传播体系高效集成,新闻宣传质效和国际传播能力进一步提升。
——核心价值观引领效应、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蔚然成风,“爱、敬、诚、善”成为园区人的鲜明特质。文明示范城区建设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在苏州市文明城市综合测评中保持领先。形成一批有影响的载体平台和工作品牌,全区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15%,城市文明指数测评达到95以上。
——城市服务功能、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提升。苏州特大型城市核心区创新与服务功能显着增强,城市综合环境治理能力显着提升,形成区域一体化城市发展新格局。“全国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效显着,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组织活力凸显,社会治理机制更加完善,全面建成法治化基层治理体系和信息化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全面达到和谐社区和智慧社区的标准。
——政府服务效能、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流程进一步优化,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作风效能显着提升。教育发展整体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医疗服务优质化全面提升。公共文体设施更加完善,文化软实力显着提升,文化发展绩效考核位居全市前列,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程度达到90%以上。
在工作中坚持五项“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突出文化融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协同推进。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形成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合力。
——坚持务实有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之中,融入国民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之中,融入园区精神、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之中,力促核心价值观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坚持创新驱动。创新精神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广大党员的共同意识和自觉行动;创新文明示范城区建设,营造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坚持区域一体。坚持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分类指导、循序推进的方针,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持续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基本消除区域发展差异,全体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显着提升。
四、苏州工业园区“十三五”精神文明建设“七大行动”
(一)实施理想信念教育行动
1.全面深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教育。精心组织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大主题宣传,认真做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教育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认真做好中央部署的党员主题学习教育宣传工作,将弘扬“园区经验”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工委中心组讲座质量,健全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中心组和基层党组织学习制度。把学习系列重要讲话、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纳入各类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加强基础建设,建立完善理论宣讲讲师团,扎实开展基层党员冬训,常态开展基层理论宣讲。(责任单位:各部委办局、各功能区、各公司、各派驻机构、各直属单位、各街道、各社工委)
2.不断提升社科研究与社科普及。推进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抓好园区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理论问题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聚焦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建设文明示范城区等重点领域,推出一批理论研究和宣传成果。夯实基础,切实发挥园区社科研究中心的智库功能,形成“小中心、大外围”的规范化运行机制,定期面向社会发布招标课题,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举办热点问题论坛。加强社科普及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建立社科普及讲师库;依托社科普及基地,推动社科普及活动深入基层一线,推广社科通俗读物,加强报刊台网社科普及“融媒体”建设。(责任单位:宣传部、科教创新区)
3. 切实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按照《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和省市《实施细则》、《若干意见》,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新闻发布、媒体通联、舆情预警、舆情处置、舆情引导、新闻应急等机制,实现日常舆情常态共享、舆情引导联动共处,做好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对各类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加强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活动的规范管理,完善文化领域外资准入管理。(责任单位: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
4. 深化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持续纠正“四风”,认真落实“两个责任”。鼓励各级各部门积极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全流程网上公开和网上办理,力争做到审批零距离、流程零障碍、收费零增长、办事零拖沓、服务零投诉。坚持“亲商亲民”,打造新型政商关系,优化政务服务流程,逐步固化“一门办理、一口受理、一网协同、全科服务”的政务服务供给方式。充分发挥“投诉举报”热线和“公众监督”网站作用,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快窗口建设、窗口服务、政务公开、服务行为、服务质量“五个标准化”建设,以政务服务标准化提升城市品质。(责任单位:纪工委、组织部、行政审批局、公积金中心、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各窗口行业单位)
5. 持续开创统战和群团工作新局面。做好新形势下知识分子团结引导服务工作,拓宽党外人士知情渠道,创新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活动方式和载体建设,探索建立“双月座谈会”制度。加强归国人员留学人员联谊会组织建设,开展海内外高层次留学人员交流交往活动,为海归人才开辟“绿色通道”。 完善园区宗教管理办法,进一步做好园区民族宗教工作。理顺全区工会组织体系和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基层工会组织属地化管理落到实处。切实保持和增强园区共青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强化“以青年为本、为青年服务”的宗旨,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基层导向和平台导向,推进全区共青团事业取得新的发展。推动妇联组织向新领域新阶层延伸,拓展服务职能,大力弘扬妇女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促进新时期妇女事业发展。(责任单位:组织部、统战部)
6. 不断加强新闻传播能力建设。围绕园区“大局、大势、大事”,组织策划好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持续传播园区好声音。加快自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创新对外传播内容方式路径,提升园区融合传播能力水平。加强与海内外媒体互动合作,持续讲好园区故事。结合十八大以来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成就,宣传展示园区文化魅力和中新合作城市品牌;结合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新进展,挖掘和制作一批内容独特、形式多样的外宣特色品牌,进一步提升园区国际品牌效应。主动设置议题,加强网络主题宣传和舆论引导,入驻人民日报客户端、网易、新浪、腾讯、今日头条等更多载体,开设园区政务号,做好“指尖上的引导”,在网上做大做强园区主流正面的声音。力争每年发布各类新闻稿件超3000篇(条),在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上组织重点报道超150篇,在境外媒体发布重点报道超80篇。(责任单位:宣传部)
(二)实施公民道德培育行动
7.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充分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社会文明风尚,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覆盖达20%。用好用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时代精神教育基地,把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生动融入教育内容,力争增设3-5个基地。广泛设立善行义举榜,坚持“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身边人”。运用“互联网+”思维持续开展“文明i计划”系列主题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和内涵。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拓宽“端午·赛龙舟”、“春到湖畔”、“春节·把外国人带回家过年”等活动内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切近实际、贴近生活。(责任单位:宣传部、综合行政执法局、规建委、各功能区、各街道、各社工委)
8. 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持续做好各级各类道德典型、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社区、校园)推荐工作,进一步提升示范效应。完善各类先进典型的发现、推荐、评价机制,及时选树道德模范,力争平均每月获评市级及以上精神文明先进1例,每年获评各类省级及以上精神文明先进1例。组建道德模范宣讲队伍,举办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展示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发挥名人效应,引导企业家、文化名人、知识精英强化社会责任感,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运用“两微一端”阵地,开设精神文明微专栏,拍摄、制作典型示范课件,汇聚“微力量”、做好“微传播”,引导市民参与“微公益”。 (责任单位:宣传部、各功能区、各街道、各社工委)
9. 突出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八礼四仪”养成教育进社区、进家庭,引导广大青少年参与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始终保持未成年人工作文明指数测评100分。做好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和心理矫正工作,加强街道、社工委青少年成长中心建设,组建“园区关爱团”,成立志愿者、大学生、现役军人、五老等为主的各色关爱团队。持续开展未成年人假期系列活动,深入拓展“缤纷假日”、“国粹文化艺术节”等特色品牌活动形式。统筹区域德育教育资源,完善以“三生教育”为核心的自主德育课程体系,创新德育考核精细化工程,启动“一校一品”微课工程。创新开展心育活动,重点打造园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暨心理教育发展中心。(责任单位:宣传部、政法委、教育局、法院、检察院、各功能区、各街道、各社工委)
10.着力提升人文科学素养。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依法促进全民阅读,普及科学人文知识,弘扬科学人文精神。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协同育人的教育生态体系,打造大数据时代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智慧教育高地。定期举办高士其科普作品创意大赛、青少年科普活动、“科普展进社区”、“大学生创意大赛、创业大赛”等活动,每年举办“领军人才话科普”等科普特色品牌活动10场以上。注重引进高品质、高品位的国际高端演出或国内知名艺术院团的演出,精心组织各类高水平的艺术展览,举办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摄影大赛等活动,普及高雅艺术,倡导大众艺术。依托独墅湖图书馆、凤凰书城、诚品书店、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重要文化载体,开展“湖畔论坛”、“金鸡湖艺坛”等特色人文教育活动。(责任单位:宣传部、组织部、科技和信息化局、各功能区、各街道、各社工委)
11. 积极扩大志愿服务工作影响力。进一步完善园区志愿者协会运行机制,推动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健康发展,提升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水平。打造一批公益与志愿服务新平台、新载体、新项目,切实发挥好“志愿者之家”、“志愿服务驿站”、协会微信公众号的载体功能。运用“互联网+”平台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形成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环境氛围。至2020年,全区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15%,各类登记志愿者团队达到500支,品牌志愿服务项目达到200个,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注册志愿者占比达到70%,注册志愿者每年人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大于25小时。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逐步使志愿服务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责任单位:宣传部、各功能区、各街道、各社工委)
12. 全面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园区企业社会责任联盟的组织建设,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知识普及、宣传和传播。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联盟阵地建设,每年新增一批联盟成员单位、发展一批分联盟成员单位,不断扩大企业社会责任联盟的覆盖面。制定《苏州工业园区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评估体系》,依托信用数据平台,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功能,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评价、表彰机制。制定《苏州工业园区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指导意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开拓创新,为负责任的企业提供良好的运营环境。积极参与国际项目合作,创建园区的社会责任国际论坛项目,发布园区及园区企业的社会责任重要成果,不断扩大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影响力。(责任单位:宣传部、经发委(外企协会)、国资办、市场监督管理局)
(三)实施文明城区建设行动
13. 持续推进区域文明素质一体化建设。按照《文明素质一体化工作指导方案》,结合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文明示范城区建设的工作要求,健全区域文明素质一体化考核机制。按照区域一体化进程,完善和提升街道精神文明载体建设,加快动迁群众、外来人口向城市居民的身份转换,依托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注重协调帮扶,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做好中新区社工委和街道的经验对接。进一步规范专项引导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引导各街道夯实基础,做好文明素质一体化建设各项工作。(责任单位:宣传部、各街道)
14.着力营造诚实守信的浓厚氛围。针对重点领域、重点人群深化诚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多形式开展诚信典型选树宣传活动,推出一批诚信人物、诚信企业、诚信组织,使守信者受推崇、得实惠。深入开展未成年人诚信教育,推动诚信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家庭;依托“惠邻微讲堂”、“家在苏州 联通你我”等活动,推动诚信教育进社区、进企业。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确保园区信用平台一期项目投入使用,开展园区信用平台二期(自然人诚信)建设工作。建立信用监管平台,完善“黑名单”发布制度,开展失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构建部门联合失信惩戒机制,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覆盖率100%。(责任单位:经发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宣传部、法院)
15. 大力完善文明示范城区建设机制。坚持常态管理,加强部门联动,引导全民参与,继续保持在苏州市文明城市综合测评中的领先地位,不断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将文明示范城区建设与惠民育民有机结合,从文明细节抓起,从具体问题抓起,让群众在参与中提升道德境界、有更多获得感;将文明示范城区建设与城市功能完善有机结合,持续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政务作风效能;将精神文明提升与行业健康发展有机结合,推动各行各业健全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和行业标准,经常性组织开展专项整治,优化市场环境。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区级测评,与有关部门单位工作考核体系挂钩,奖惩并举、以评促建,把文明示范城区建设的“软要求”变成“硬约束”。 (责任单位:宣传部、各功能区、各街道、各社工委)
16. 加快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动态巡查、源头治理、执法监管、督查考核等工作机制,坚持长效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着力抑制各类城市管理“顽疾”。做好每月督查整改和月报编发,通过第三方文明指数测评和“啄木鸟”志愿服务团队,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解决城市环境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园区环卫管理体制,组建专门机构对园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实施全过程监管,推进垃圾中转站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规范小区环境保洁、车辆停放秩序,试点探索并逐步推广垃圾分类和参与垃圾就地无害化处理工作。加强对商业载体占道经营和街巷流动摊贩的治理,有效维护商业载体秩序和街巷环境。(责任单位:综合行政执法局、宣传部)
(四)实施文化繁荣行动
17. 加快优化文体基础设施布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点,加快推进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建设,加快推进街道文体站和新建小区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确保区文化馆、街道文化站、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至2020年,全区建有社区图书馆分馆或阅读服务点达100个,体现区域特色的各类艺术馆(博物馆、陈列馆、美术馆、纪念馆)达50个。加快推进园区体育中心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营,增强其承办区域性乃至全国性体育赛事的软件服务能力和硬件设施功能,发挥好公共体育载体的龙头作用。优化现有重点体育设施布局和服务功能,完善片区级文体中心布局,至2020年建成覆盖城乡、普惠均等、实用高效、群众满意、引领全国、接轨国际的现代公共体育文化服务体系,人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达到3.7平方米。(责任单位:宣传部、规建委、各功能区、各街道、各社工委)
18. 着力提升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水平。围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长效管理的要求,充分发挥文化馆、图书馆龙头作用,继续做好三级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加快建立普惠、均等、充裕的现代公共文化供给体系。加快推进街道与中新合作区“公共服务一体化”,完善街道文体中心服务功能,全面实施区域文化领域公共资源均衡均等配置。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和民间社团、民办非企业、文化体育协会俱乐部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公共文化供给的有效性,使公共文化服务从文化系统“内循环”逐步转为面向社会的“大循环”。深入开展“群星璀璨”、数字电影“四进工程”、“送戏进社区”等文化惠民活动,年均开展各类公益性文化展演、展示、讲座、培训等活动不少于8000场次,至2020年,年人均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不少于12次,实现每年举办20场左右国际国内体育赛事。(责任单位:宣传部、社会事业局、各功能区、各街道、各社工委)
19. 着眼构建现代文化体育产业体系。继续推动环金鸡湖文化娱乐、环独墅湖文化创意、环阳澄湖文化旅游等三大集聚区特色建设。继续推进华人文化、华谊电影世界、诚品书店、凤凰书城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和运营。重点发展创意设计、动漫影视、出版发行、旅游会展、演艺娱乐等优势产业,培育促进体育健身服务、运动休闲、竞赛表演和运动健身用品等产业,积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等新媒体、新业态,加快扶持重点文体企业,积极引进培育文体创客空间运营机构,深入推进商旅文体展等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到2020年推动5~8家文化产业企业上市、挂牌,文体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责任单位:宣传部、经发委、各功能区、各街道、各社工委)
20. 积极引导大众文化体育消费。建立健全层级分明、责任明确、管理有据、高效便民的现代文体市场管理体制机制,引导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加快完善多层次的文化体育服务市场,依托文博中心、体育中心、李公堤文化街区、斜塘老街及各类美术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多业态的载体优势,支持推动文化、体育机构在园区深耕发展,大力发展演艺市场、赛事经济,培育引导大众文化、体育消费市场;支持推动苏州交响乐团、苏州芭蕾舞团等专业文艺团队建设,鼓励引导市民向现代化文化消费转型。鼓励文化、体育企业拓展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着力建设覆盖广泛的文化体育消费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力争到2020年,居民文化娱乐消费占家庭消费结构比例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责任单位:宣传部)
(五)实施公共服务提升行动
21. 深入推进高水平教育现代化。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适度设立一批高端特色幼儿园、外籍子女学校、海归人才子女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建立“大数据+教育”智慧教育管理系统、“数字化+教育”教学平台系统和“互联网+教育”资源共享系统,深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快与新国大苏研院、牛津大学、洛加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研究院等在园区已有国际合作基础的高校的合作,积极同这些高校的国外母校进行人才、科研、学术、成果等多方面的交流对接。至2020年,现代化学校比率由80%上升到100%,优质幼儿园比例由77%上升到85%,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由38.5%上升到42%,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由65%上升到75%,老年教育普及率由40%上升到55%。(责任单位:教育局、科教创新区)
22. 着力打造健康园区。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不断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卫生服务质量水平。做好重大项目建设,保障独墅湖医院、星浦医院、星塘医院、九龙医院二期、久龄护理院等项目顺利推进。继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形成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网点布局,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实施“健康园区”计划,启动智慧医疗二期建设,建立“云+端”的新型卫生信息化服务模式。鼓励发展高端和有一定特色的私人诊所,提供国际化、多元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建成启用园区公共卫生中心,发挥区域公共卫生服务和指导作用。积极探索建立社区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早诊、早治一体化防治模式,持续加大对职业危害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免费向居民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各项健康惠民实事项目。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战略,开展全民健身大讲堂,组织开展群众日常体质测定,提供健康咨询、运动康复等服务,引导培育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发布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到2020年,国民体质监测达标率率达到9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60%以上。(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局、宣传部、各功能区、各街道、各社工委)
23. 注重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每年1-2个百分点的幅度继续下调甲类综合保障计划特殊补充账户的入账比例,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社会保险(公积金)制度覆盖率达到100%。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逐步拓展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力争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园区户籍被征地农民稳定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深入推进“全国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切实发挥工资指导委员会功能,完善劳资政协调机制,健全职工权益保障机制,力争“十三五”末,园区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社会保险缴交率稳定在99%以上。健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和公益服务采购机制,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及医养融合发展步伐,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覆盖率达到100%,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事业局、各功能区、各街道、各社工委)
24. 持续完善城市公共设施。推进“智慧园区”建设,依托信息技术、智慧应用,从电子政务、公共资源管理、交通、教育、社区管理等方面,全面整合园区内外资源,实现基础设施网络化、开发管理智慧化、功能服务精准化、产业发展智能化、居民生活便捷化。实施园区街道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改造计划,完成街道“数字城管”二级平台建设,逐步缩小街道与中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管养水平的差异。鼓励公交出行,围绕城铁、高铁和地铁线路站点,进一步优化公交网络,新建公交场站5座,新辟公交线路10条,新增及更新公交车350辆,新建及改造公交候车亭150座。围绕数字化管理、精细化作业、人性化服务的城市管理要求,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支撑,至2020年园区建成区域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系统,交叉口信控联网率达到50%以上。(责任单位:综合行政执法局、规建委、科技和信息化局、公安分局)
(六)实施社会治理创新行动
25.努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构建由社区党委(支部)负责人、社区党组织、社区登记党员、社区属地党员和普通群众志愿者五个部分组成的社区党建的“同心圆”体系。加强对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的指导监督,有序推进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力争2020年园区社区居委会直选率达99%。完善社区治理网络,推动居民小组长的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运行,完善和建立相应的激励政策和追责机制。加强小区业主委员会建设,引导业主自治与物业管理的良性互动。探索设立社区物管会,推动物业管理法治化和区域一体化。(责任单位:组织部、社会事业局、规建委、各功能区、各街道、各社工委)
26. 规范健全社区治理体系。根据人口发展规模,科学规划现有和新建居委会配套设施,优化社区空间布局,至2020年,基本实现园区社区空间布局的区域一体化目标。在中新合作区巩固“社区工作委员会”制度,在功能区设立社区服务管理中心,街道逐步将工作重心向社会管理和社区服务转移,理顺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园区社会治理区域一体化。完善中新区“一站多居”模式,优化街道“一站一居”模式。集中力量解决动迁社区凸显的阶段性问题,提升中新区和功能区居委会社区自治功能。完善“政社互动”协同配合机制,强化行政事务社区“准入”制度,增强社区工作减负实效。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系统,打造政府、社区与居民的合作共治新平台,公共信息平台覆盖率达100%。(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局、科技和信息化局、各功能区、各街道、各社工委)
27. 稳步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完善调整智慧社区平台系统功能,启动开展二期规划建设。深入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规范全区社区政务环境。深化中新社会治理合作试点,持续开展“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提升社会治理协调化、社会化、专业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大力培育本土社区社会组织的同时,适当引入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成熟社会组织,优化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定期开展社工沙龙主题活动,组织社工线上、线下沟通交流,培育社区社工业务共同体,提升社区工作者业务水平和能力。(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局、科技和信息化局、政法委、各功能区、各街道、各社工委)
28. 大力强化网络建设和管理。建立区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管理机构,健全互联网管理工作制度,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提升联动处置能力。强化建设各类自有媒体特别是以新兴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体系,借助新媒体将正面宣传内容辐射主流人群。筑牢基础,加强队伍培育与建设,打造一支以新闻发言人、新闻助理、网络评论员和微博微信管理员等体制内新闻宣传工作人员为核心的舆论二级传播队伍,放大正面舆论。积极与本地官方和民间“大V”互动合作,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进一步放大舆论“正能量”。(责任单位:宣传部、科技和信息化局、公安分局)
(七)实施公共环境优化行动
29. 持续优化平等有序的市场环境。严厉查处企业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公平竞争、欺诈等违法行为。完善12315、12365、12331、12358行政执法体系,持续推进有效、有序、依法行政。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开展对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企业知识产权实务型人才、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知识产权运营人才等各类人才的培训,专业人员接受知识产权教育率达100%。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特别是网吧、游戏厅、歌舞娱乐场所、电影院等经营场所的监督管理。完善统一、高效的食品药品综合安全监管体系,优化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切实保障公众的饮食用药安全。(责任单位: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和信息化局、宣传部)
30. 着力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推进法治园区建设,着力建设法治政府、法治市场、法治社会,提升区域法治竞争力。深入开展法治街道、民主法治社区、诚信守法企业、依法行政示范点、公正司法示范点等各个层面的创建工作,法治建设满意度不低于92%,居全市前列。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率达45%以上,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实现突破。发挥法治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广场等法治文化阵地作用,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依托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邻里中心和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推进法治惠民,弘扬法治文化。持续深入开展普法工作,所有社区100%达到市级“民主法治社区”标准,进一步提升市民的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责任单位: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宣传部、各功能区、各街道、各社工委)
31. 全力维护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完善源头预防、分析研判、化解稳控、依法处置等机制,妥善解决重大涉众型纠纷。出台园区2016-2018年技防规划,进一步构建立体化、全覆盖的高清监控网络,五年内新增监控3000个,车辆抓拍卡扣100个,社会面监控10000个。推进治安人像识别系统二期、智能交通二期建设,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完善系统功能,切实提升技防智能化水平。拓展义警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激励等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规范和完善区、街、社区三级平台建设,深化系列平安建设,公众安全感不低于92%。加强全区维稳、综治、法治工作人员培训,持续提升队伍素质能力,确保基层工作扎实开展。(责任单位:政法委、公安分局)
32. 扎实净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推进环境管理标准化建设,完善污染综合防治和环境综合整治机制,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管的基层环境协同治理模式。采用多种形式的环境宣传教育,完善相关部门、协会组织与社区、企业、学校的环境宣教协作机制,系统实施校企绿色结对、社区环保工作站、校外环境教育实践基地等细胞工程,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理念,不断提高园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满意度。力争到2020年,公众对环境满意率达到88%,居民绿色出行比例达到90%。(责任单位:国土环保局、宣传部)
五、苏州工业园区“十三五”精神文明建设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把实施本规划列入重要议程,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时研究解决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园区文明委是本规划实施的领导机构,各级各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根据阶段性工作部署,加大实施力度,使规划取得预期成效。要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责任制,把精神文明建设成效作为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考核权重。
完善政策制度。根据本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统筹协调,注重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的衔接配合。围绕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推动各项政策制度从设计制定到实施执行,融入贯穿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要求,形成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政策环境和制度支撑。完善园区文明单位考核管理规定,做好社区公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职业规则、团体章程的修订完善工作,开展规范守则教育实践活动,引导人们保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强化依法治理,注重用法律的刚性约束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健全工作机制。园区文明委重点加强对实施本规划的协调指导,健全完善评估精神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和定期通报制度,强化日常督查、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各级各部门要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精心设计载体和抓手,强化规划的有效实施。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引导,及时批评纠正背离社会公德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积极利用媒体宣传各类先进典型,强化宣传监督。
加大投入力度。将园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纳入园区发展总体规划,保证公共财政对公共文明建设的投入,保持公共文明建设财政支出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和政府财力的增长相适应。建立公共文明建设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科学合理安排财政预算,顺利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和各项建设。探索推行政府购买公益性文明劝导岗位和社区宣传文化公益岗位,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文明建设筹资机制。
强化考核监督。按要求合理调整考评内容,制定年度目标考核标准,将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考核纳入园区精神文明建设考核之中。健全公共文明指数自查自纠、第三方测评、督查公示制度,将测评结果纳入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与年度业绩评价考核,作为评优奖先重要依据。由园区文明办牵头,会同园区各级各部门,每年开展一次精神文明建设绩效评估,定期发布各级各部门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中共苏州工业园区工作委员会 2016年7月25日印发 |
共印:6份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