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2018年度中国政务网站领先奖
|||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访谈直播

一把手访谈:开放创新做示范 新征程中当标杆

时间:   |   来源:
 ——访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工委书记徐惠民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全市各级的首要政治任务。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勇当“两个标杆”、落实“四个突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力前行、当好示范?
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工委书记徐惠民在接受苏报融媒采访组专访时表示,工业园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继续在开放创新、综合改革方面发挥试验示范作用,加速建设创新源地、产业高地、民生福地、宜居胜地,努力在开启现代化新征程中作出新探索、树立新标杆。

  一份举旗定向、彰显担当、引领复兴、走向胜利的好报告
  苏报融媒采访组:当前,苏州全市正兴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请问徐书记,您在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时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徐惠民: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一份举旗定向、彰显担当、引领复兴、走向胜利的好报告。报告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报告对今后五年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要求,对团结动员全党全国人民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必将起到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了党的政治建设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的引领作用,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坚持系统化思维,注重规律性把握,清醒认识园区的发展方位。我们要从我国社会发展规律准确把握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依据,要紧扣时代特征准确把握新时代的丰富内涵,要从历史长河中准确把握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园区过去二十多年发展取得的显着成绩,也从一个侧面,有力印证了党的十九大作出的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园区已经成为苏州全市发展的重要引擎,综合发展指数、创新驱动效应、集约发展水平、质量效益指标居全国同类地区前列,下一步园区要立足新时代的坐标,以新时代的视野审视过去、谋划未来。
      锻造一支政治素质更高、业务能力更强的领导干部队伍
  苏报融媒采访组:请问徐书记,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苏州工业园区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方面有哪些新思考、新路径和新举措?
      徐惠民:党的十八大的光辉历程和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是当之无愧的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我们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党的建设高度重视,而且党建的内容不仅体现在党建部分,在前面部分包括回顾工作、历史使命、基本方略等,都强调了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永远在路上的决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园区上下要牢固树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意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的建设事业和各项事业全面迈上新台阶。一方面,要把严的要求、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落实到管党治党各方面;另一方面,要多措并举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园区将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将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扎实推进监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为不断开创园区发展新局面锻造一支政治素质更高、业务能力更强的领导干部队伍。
      着力打造“四地” 争当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排头兵
      苏报融媒采访组: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请问,园区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并结合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苏州市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勇当“两个标杆”、落实“四个突出”,谱写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徐惠民: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强大动力,按照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苏州市工作会议和苏州贯彻落实会议确立的目标,勇当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杆,勇当建设具有时代特征、江苏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标杆,积极投身落实“四个突出”新征程,走在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最前列。
      具体来说,园区就是要着力打造“四地”:
      打造创新源地。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进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构建完善国际化、开放型创新体系,深入实施“创新产业引领、原创成果转化、标志品牌创建、创新生态建设”四大工程,突出人才首要地位,集聚整合更多国际高端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不断铸就创新发展新动能。
      打造产业高地。以“一特三提升”为指向,在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机械装备两大千亿级产业的同时,重点培育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三大未来主导产业,努力打造成为具有园区标志、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地标。
      打造民生福地。围绕“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好各项民生实事项目,积极构建富民增收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具有园区特色的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打造宜居胜地。坚持多规融合、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绿色低碳、智能智慧的理念,丰富提升城市功能内涵,提升城市环境面貌和人居环境质量。大力实施“生态优化行动计划”,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外人文交流,打响“创新之城、非凡园区”品牌。
      目前,园区承担着推进国家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两项重要任务,下一步园区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结构调整,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园区要以过硬的担当、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举措,积极谋划现代化建设,力争到2030年左右,园区主要经济社会民生发展指标进一步攀升,全面达到或接近主要发达国家水平。(苏报融媒采访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