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唯亭
返回管委会首页

苏州工业园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唯亭街道 > 原创评论与精神文明信息

原创评论与精神文明信息

原创评论:家在园区,历25年之变

时间:   |   来源:

学生时代,读到刘亮程的散文《今生今世的证据》时,记得老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已经搬了多少次家,你还会搬多少次家?当时我总觉得搬家是个比较小概率的事件,因为奶奶在讲起过往几代人的故事的时候,背景都在我脚下的这方土地,那么我想我也会在这个家里永远生活下去吧,甚至还畅想过等到五六十岁的时候还能偶然翻出几件儿时的物件,回忆起几件发笑的小事,那也是一种小确幸。但事实并非如我所想,在园区成长的这二十多年,数一数我竟已搬过三次家了。

第一次搬家,是爸妈从祖祖辈辈住的宅基地搬到厂区附近做生意。当时家中经营一家小商店,除了附近村民光顾之外,主要的客源来自于周边工厂的工人。这些工厂大都是民营小老板开办或是外商投资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厂内工人来自五湖四海,工作时间常常是三班倒,因此家中生意靠着周边的人气经营的倒也不错,每到下班时间店内总是人声鼎沸,好不热闹。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民营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被淘汰,2014年知名手机零部件代工厂苏州联建科技倒闭,2015年苹果代工厂可成集团苏州分公司倒闭,同年园区可胜科技和诺基亚通信公司也宣布倒闭,舆论一时哗然;另一方面,百度、华为、微软等高端科技型产业入驻园区。历经25年,园区人的就业机会得到了极大拓展,就业环境得到了极大提升,而大量的人才引进也使得竞争愈加激烈,挑战与机遇并存,是这些年生活在园区的切身体会。

第二次搬家,是服从政府的拆迁安置政策搬迁到动迁小区生活。住进新小区,独门独户小家小院的生活环境已然不再,自耕自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成为历史,知根知底乡里乡亲的邻里关系渐渐疏远,但是滚起来乒铃乓啷笨重的煤气罐也终于可以淘汰,换上安全便捷的天然气;春耕秋收之间洒向田间的汗水和辛劳也得到了解脱,换上干净的工作服走上新的工作岗位;茶余饭后东家长李家短的闲言碎语也不用再咀嚼上大半月,老阿姨们可以晨间傍晚跳一跳广场舞、春暖花开逛一逛湿地公园来休闲娱乐。历经25年,园区人的生活环境有了极大改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提高,而物质的快速充裕和时间的充足闲暇也使得部分群众迷失方向,站在懒惰和进取的分岔路口,是这些年来不少人共同面临的抉择,带来的也是一幅幅不同的人间浮世绘。

第三次搬家,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随着土地征用日长,大家渐渐完成了从村民到城市居民的角色转变。选择住所的时候从最早接受地段分配渐渐考虑到学区因素,从生活远离城镇渐渐的渴望接近商业中心,从地处偏远的郊区渐渐谋求地铁沿线的优良地段,这是在25年间园区教育资源极大丰富、商业环境极大充盈、交通网络极大完善的结果,更与大家物质水平的提高和精神追求的提升密不可分。小孩子的教育早早的从娃娃抓起,小小年纪都已见多识广才艺傍身;年轻人追求多样化的餐饮,穿梭于各大商业体打卡世界各国美食;中年人依托于便利的交通工具,跨区跨城甚至生活在园区、工作在上海……这在25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天方夜谭,也是人们对生活追求的极大改变。

在园区生活的二十多年,家的样子在不断的变化,家外的环境更是瞬息万变,无论是就业还是生活还是人们的追求,都是越来越走向现代化,走向一种向往的生活!(朱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