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中心
返回管委会首页

苏州工业园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管理中心 > 档案信息简报

档案信息简报2014年第6期总第65期

时间:   |   来源:

档案信息简报

2014年第6期 总第65期

      


【业务动态】

 

《胜浦旧影—马觐伯纪实摄影作品集》正式出版

7月,由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中心组织编撰的《胜浦旧影—马觐伯纪实摄影作品集》,由文汇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马觐伯,1941年11月出生,曾任《吴县文艺》编辑、《胜浦镇志》副主编、乡镇文化站副站长等职,先后发表小说、散文、戏剧、曲艺等各类形式的文学作品250余篇(部)。其千余幅摄影作品入选各类摄影展览、在全国各类报刊上发表。《胜浦旧影》分旧貌、农耕、工业、文体、民俗、民情六大部分,精选400余张马觐伯无偿捐赠的胜浦镇老照片,生动记录了昔日胜浦的农耕文化、人物风情和民风民俗,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近年来,园区档案管理中心为忠实的记录园区历史,传承园区文明,不断加大对园区历史人文资料和反映园区开发建设历程、区域特色等各类珍贵史料的征集力度。同时不断加大档案资源的开发力度,努力打造富有园区特色的档案文化精品。2013年,在征集到马觐伯先生珍藏多年的大量老照片和录像带后,园区档案管理中心决定携手马觐伯先生推出《胜浦旧影》摄影集。《胜浦旧影》不仅忠实记录了胜浦沧桑历史巨变,更以富含吴文化特色和具有时代意义的老照片为更多的人走进园区历史、了解园区文化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对保护日渐消失的“吴淞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潘志彤《唯亭古镇三里长街记实图》等33件作品捐赠仪式在园区档案馆举行

7月9日下午,已逝潘志彤先生《唯亭古镇三里长街记实图》等33件作品捐赠仪式在园区档案馆举行。园区档案管理中心主任吕洁、唯亭街道办主任韦海栋,潘志彤之女潘以君以及档案中心的相关人员出席了捐赠仪式。

潘志彤先生捐献的33件作品包括绘画、文字、针刻微书等,内容涉及苏州旧影、唯亭史迹、唯亭古镇、跨塘史迹、针刻微书、文稿汇集、棉花技术解答、人体艺术名画习作、兰亭序(临摹)、清明上河图(临摹)等。其中历时三年完成的钢笔画纪实作品《唯亭古镇三里长街记实图》,长6米,高0.2米,由19幅独立画稿组成,画卷上船只往来,两岸店铺林立,游人如织,生动再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唯亭老街“夷陵古镇三里长,物阜民丰百业昌”的繁华风貌。据史料记载,唯亭三里老街共有店铺283家。潘志彤通过查阅《唯亭镇志》等大量史料以及实地走访、考证,择要选取了160余家精心描绘,并逐一标注。此外《唯亭镇全图》、《唯亭史迹》、《娄下繁华图》、《唯亭史迹钩沉》等作品等纪实作品多角度、多层面向世人展现了旧日江南水乡古镇风貌。

捐赠仪式上,吕洁主任对潘志彤先生对家乡传统文化保护的高度历史责任感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潘志彤先生的无私奉献精神表示感谢。吕洁表示,园区档案馆将继续以保护历史、传承文明为己任,在保护好潘志彤先生作品的同时,积极做好作品的开发利用工作,为唯亭古镇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园区历史文明的研究探索作出应有的贡献。潘以君表示,《唯亭古镇三里长街记实图》等作品寄予了父亲对家乡深沉的热爱,现在按照父亲遗愿将留存的画卷无偿捐献给园区档案馆,希望能借此为更多的人留驻昔日唯亭古镇记忆。

捐赠仪式上,吕洁主任向潘以君颁发了捐赠证书。

 

园区第四期综合档案业务培训举行

为推动园区各单位档案业务工作规范化,提高各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7月31日,园区第四期综合档案业务培训在园区档案馆举行。来自区内52家立档单位的71人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结合园区档案工作的实际,合理设置了培训内容与范围。培训围绕文书档案等各门类档案整理、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以及分类方案的编制、全宗卷规范等内容展开,并根据各立档单位档案工作中遇到的各类普遍性问题进行了重点解析与指导。本次培训同时为各单位提供了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档案学习资料,供各学员课后学习参考。

本次培训对提高与会人员的业务能力,推进园区档案工作星级测评与2014年度档案评价工作,提升园区档案的规范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区内传真】

 

教投公司:

深化系统升级开发,推进档案管理科学化

为有效促进中心档案工作的开展,推进档案管理的系统化与规范化,2014年6月至7月,独墅湖科教发展有限公司启用了档案管理系统单机版。

本次系统升级加二次开发共迁移历史项目72个,涉及档案信息8969卷、相关卷内条目约7万条。单机版定制了基建、声像、实物、设备四种档案模板,并增加了数据插入、档案统计、报表定制等系统功能。

此次档案管理系统升级,进一步规范了公司档案的档号,保证了系统数据与实体库房的统一性和正确率,极大提高了公司档案工作效率与质量,对进一步提高公司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业内讯息】

 

全省档案局馆长座谈会在连云港市召开

7月22日,全省档案局馆长座谈会在连云港市召开。来自13个省辖市档案局馆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会议总结交流2014年上半年全省档案工作,讨论下半年工作任务。谢波强调了下半年全省档案工作重点任务。一是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二是学习贯彻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三是加快推进档案新馆建设,并作为全省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四是着力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五是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和开发区档案工作。六是进一步办好《档案穿越》专版。七是积极开展档案执法检查。八是加强档案部门党风廉政建设。九是要办好包括在苏州召开全省档案事业综合发展现场会,在扬州举办全省档案系统乒乓球赛,以及筹备《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和《江苏档案精品展》展览工作等几项重大活动。

 

2014年苏州市档案局馆长半年度工作座谈会召开

7月24日,苏州市档案局在昆山召开全市档案局馆长半年度工作座谈会,各区县档案局馆、市级专业档案馆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传达了7月22日-23日在连云港召开的全省档案局长座谈会精神,回顾总结上半年全市档案工作情况,结合省局要求和苏州实际布置下半年工作任务,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进行深度解读。

苏州市档案局局长肖芃强调,下半年苏州档案工作要围绕两办《意见》精神,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要加强资源建设,做好特色档案征集;二要加强文化建设,档案编研要注重质量打造精品,要集思广益举办好第六个“苏州档案日”活动;三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四要加强新馆建设,推进中国丝绸档案馆的筹建工作,并注重发挥档案馆的基地作用;五要加强档案安全和队伍建设。

 

 

【简讯】

 

  7月1日上午,国家档案局经科司司长李晓明一行来园区档案馆调研。

  7月8日下午,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设档案办公室副主任陈文志一行8人到园区档案管理中心调研。

  7月14日,星湾学校顺利通过江苏省档案工作四星级测评,成为园区首家获得档案工作四星级的学校。

  7月25日,苏州市政府正式向江苏省政府递交建立中国丝绸档案馆的请示,这是苏州市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市政府名义专门就档案工作发布文件。

  7月29日,园区档案管理中心举办今年第四期城建档案业务培训,28个建设项目相关的38家单位共48人参加了培训。

  近日,园区娄葑街道与园区教投公司顺利通过江苏省档案工作三星级复查验收。

  近日,中国丝绸档案馆获赠民国绸绫婚书,填补了馆藏丝质婚姻类史料、实物的空白。

 

 

【专题】

编前语:吴文化,产生于长江下游金三角地区,自古以来,凭借太湖流域富庶的经济条件、良好的人文环境,吴文化已发展成为一个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的区域文化。为进一步弘扬吴文化,提升苏州文化软实力,助推园区文化繁荣发展,《档案信息简报》特推出“走近吴文化”系列专题,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来介绍和诠释“吴文化”。

 

“走近吴文化”之二十五:

 

苏州的氏族大姓

中国人的姓氏源远流长,据说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了。在先秦时期,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用来表示母系的血统。最初的姓大概是部族名称,经过不断发展,分化成许多不同的部落,为了便于区分,同姓部落就有了各自的名称,即氏。后来氏专指部落首领。在上古时代,只有贵族才有氏,而且可以世袭,到了一定阶段,氏就开始演变成家族的标志。上古时代的姓现在能够查到的总共只有几十个,而一个姓可以分化出许多氏,同一个氏的后人还可繁衍出不同的氏,因此,氏的数量大大超过姓,我国现在使用的姓氏中有99%其实是氏演变而来的。其源流不外乎祖父的名或字、封邑名、官职名、祖上谥号,及居住地等几支。

苏州最早的氏当推源出于姬姓的吴。泰伯、仲雍南奔后,来到江南,先在今无锡一带建立吴国,后移至苏州。到了吴王夫差手里,已称霸诸侯,其子孙就以吴为氏。历史上吴姓出了战国军事家吴起,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吴广,西汉长沙王吴芮,东汉大司马吴汉,唐代画家吴道子,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元代画家吴镇,清代平西王吴三桂以及文学家吴伟业、吴敬梓等。

苏州以陆、顾二姓为多。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吴四姓旧目云:‘张文、朱武、陆忠、顾厚。’”刘孝标注:“《吴录?士林》曰:‘吴郡有顾、陆、朱、张为四姓。三国之间,四姓盛焉。’”据说顾为越王勾践之后裔,三国时有丞相顾雍,晋有名画家顾恺之,南朝陈有文字学家顾野王,唐有诗人顾况,清有思想家顾炎武,近现代有历史学家顾颉刚、目录版本学家顾廷龙等。苏州顾姓主要有南石子街顾和怡园顾两支大族。陆姓出过三国时吴名将陆逊、陆抗,晋代文学家陆机、陆云,唐代“茶神”陆羽、文学家陆龟蒙。苏州陆姓有3支:明建文帝后裔天官坊陆,中吉由巷吴江陆和阊门下塘状元陆润庠一支。朱氏源出曹姓,苏州历史上出过西汉名臣朱买臣、北宋文学家朱长文、明末思想家朱柏庐,清代阳山朱氏也盛极一时。

清季同光年间,潘、翁、彭、沈系苏州显贵,可称四大家族。潘氏有贵潘、富潘之分。贵潘为官,潘世恩做了数十年大学士,其孙潘祖荫官至工部尚书;富潘经商,以油酱业为主,苏州人熟知潘万盛就是富潘老字号。翁是常熟翁家,翁同龢是两朝帝师,其父翁心存官至工部尚书。彭是指葑门彭家,彭蕴章为道光间文渊阁大学士,其子彭祖贤官至湖北巡抚。沈氏名人有唐文学家沈既济、书法家沈传师;而明代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则开创了沈氏家族繁盛的传统,其一门五代均以诗文书画着称。清时则有吴江沈桂芬,官至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此外,还有耕读世家渡桥袁氏,从元代诗人、藏书家袁易起便人才辈出。诗人袁学澜就住在苏州官太尉桥西。太仓钱氏据说是吴越王钱镠的后裔。东山席家,以拥有启园(又称席家花园)而知名,据史料记载,康熙皇帝南巡时曾多次光临该园。木渎严家来自东山,严家淦就是严家的后代,严家花园现已修复开放。

 

 

【档案大观】

 

美国国家档案馆:用社交媒体打造档案文化传播的新平台

 

社交媒体也称为社会化媒体、社会性媒体,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沟通的网站和技术。在美国,对利用和通过社交媒体这一平台获取资源的需求正在逐年递增。

美国国家档案馆认识到社交媒体对于档案信息收集管理部门的重要性,就社交媒体同档案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最终针对如何应用Web2.0时代的社交媒体平台管理档案记录这一问题,为联邦各部门负责人和白宫提出了工作指南。

    首先,必须符合相关规范。根据建设公开、透明政府的有关规定,美国国家档案馆要求使用社交媒体技术发布政府信息的部门必须遵守美国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由档案管理人员、网络管理人员、社交媒体管理者、信息技术人员、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保护人员,及其他相关参与者共同承担信息发布与管理的责任。

    其次,鉴定信息的档案价值。鉴定对象包括微博、博客、网站、众包、照片库、视频共享、存储、内容管理等。工作指南中设定了各种问题来检测信息内容是否具有归档价值。

    在为联邦政府与白宫提供指导的同时,美国国家档案馆率先成为社交媒体应用与探索的领跑者。国家档案馆认为,政府并非万能的先知,作为档案信息的收集与管理者,档案馆有责任为公民们提供奉献才智的机会。他们将目光转移到对社交媒体的开发利用上,关注自己的员工、政府部门同事及档案研究人员和“公民档案工作者”。了解他们对社交媒体的应用和感受,在利用社交媒体征集、管理、发布与利用档案信息及宣传档案文化方面开拓出一条创新之路。

    国家档案馆馆长率先在自己的博客上号召各级档案部门要充分挖掘“公民档案工作者”的力量。所谓“公民档案工作者”是指来自于社会各界,做档案工作的非档案专业人士。2011年,美国国家档案馆在网站上专门开辟了“公民档案工作者”板块。任何一个普通公民都可以为网站上的档案图片和资料添加标签(用于索引、搜索)、注释说明,甚至可以针对任一历史事件上传相关图像资料或撰写文章。由于使用开源代码与社交媒体平台对接,档案信息同步在多个社交媒体网站上,人们可以使用社交媒体上的功能,自由行使公民档案工作者的权利。从档案网站到社交媒体网站的这一跳转,使关注人群瞬间爆棚,档案文化的传播速度与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

    这一开拓性的创举带来了丰硕成果。据美国国家档案馆统计,在网上填写“注释说明”功能正式上线的两周内,许多公民档案工作者为1000多页手稿档案添加了注释。对于非英语语种的档案,他们不仅提供了注释,还给出了准确的翻译。

    社交网络为美国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与利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值得我国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借鉴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