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中心
返回管委会首页

苏州工业园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管理中心 > 档案信息简报

档案信息简报2014年第5期总第64期

时间:   |   来源:
档案信息简报
2014年第5期 总第64期

  • 业务动态

园区开发建设20周年珍贵史料征集座谈会举行

6月9日,老干部活动暨园区开发建设20周年珍贵史料征集座谈会在园区档案馆举行。园区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蔡盘麟,苏州市副市级干部顾玉坤,工委、管委会办公室主任丁立新、副主任谈小汶、档案中心主任吕洁以及15位退休老干部参加了座谈会。

老干部一行实地参观了园区档案馆各功能区域和正在筹建中的展览馆。园区档案馆先进的设施设备和管理理念给老干部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肯定。

座谈会上,顾玉坤向档案馆捐赠了2004年园区人民法院成立时的法槌,以及他亲自拍摄的园区早期开发建设的珍贵照片。老干部们对园区档案馆的管理工作和对园区开发建设二十周年菁华档案的收集和保存给予了极大的赞赏,并纷纷对园区开发建设珍贵史料的征集和档案开发利用等工作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蔡盘麟指出,老干部都是园区开发建设的开拓者,是见证园区开发建设历史的“活档案”。各位老干部在园区开发建设中珍藏的各类文件、照片以及在工作中形成的建设性意见、批示等都是十分宝贵的资料,通过各位老干部的捐赠,将对进一步丰富园区开发建设特色专题档案库,真实的记录园区历史,传承园区文明产生重要意义。

 

“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圆满结束

为进一步普及档案知识,提高民众对档案工作的认识,扩大档案影响,6月9日,园区档案管理中心根据国家和省市档案局关于开展“国际档案日”活动的相关通知精神,在东沙湖邻里中心组织了“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档案中心以展板形式向社会公众宣传了“国际档案日”、“档案知识”和“苏州工业园区档案馆”,并结合民众实际需要,现场发放了《查档须知》、《查档流程》、《园区档案管理中心宣传册》、《建设工作档案手册》。活动现场吸引了众多民众的驻足与关注。

此外,档案中心还通过在园区档案信息网设立“国际档案日”专栏,通过展版形式在园区管委会大楼和园区档案馆进行宣传。以“走进档案”为主题的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园区第三期综合业务培训举行

为进一步提高园区各单位档案业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与档案管理水平,6月24日下午,园区2014年度第三期综合档案业务培训在园区档案馆举行,区内各公司、社区、街道、学校等52家单位的77名档案人员参加了培训。

培训围绕全宗卷规范、全宗指南编制规范、大事记编写规范等内容展开,结合全宗卷样本对全宗卷的内容构成、全宗卷的整理、全宗卷的管理作了重点培训,并对各单位在全宗卷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此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区内各单位对全宗卷编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科勒杯”第六届吴门影苑摄影艺术展开展

6月21日,由园区档案管理中心与吴门影苑联合举办的“科勒杯”第六届吴门影苑摄影艺术展在园区档案馆开展。 本次展览共展出摄影艺术作品158幅。展览以风格多样的艺术作品以及摄影爱好者精彩的摄影技术吸引了众多民众前来参观。经过观众投票评选,共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20名。获奖作品将被园区档案馆收藏。

作为永久保管园区档案的基地和利用档案的服务中心,园区档案馆自成立以来,按照 “大文化、大档案” 的理念,不断探索档案公共服务样式,积极找准档案工作“服务中心、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切入点,本次携手吴门影苑举办摄影艺术展,不仅为吴门影苑众多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展览平台,同时也丰富了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更多的人走近档案馆,了解档案馆。

摄影艺术展于6月29日闭幕。

 

《晚清县令李超琼》走入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

日前,由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中心组织撰写的纪实文学作品《晚清县令李超琼》走入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

“开卷八分钟”是凤凰卫视目前唯一一档日播读书类节目,每期介绍一本书,每期8分钟,旨在让观众用最简利的方式碰触到书籍的精髓。此次《晚清县令李超琼》在“开卷八分钟”栏目中分两期播出,以平实的语言向社会公众讲述了李超琼清正廉洁以及实干为民的生平事迹,对于扩大《晚清县令李超琼》一书的影响,弘扬社会廉政精神,吸引更多的民众走进园区历史、了解园区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区内传真

教投公司:2013年文书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圆满完成

2014年6月,教投公司顺利完成了公司2013年文书档案的整理工作。

企业文书档案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等各项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各种具有存档备查价值的文件。文书档案真实记录了企业各项工作,是考察企业历史,发现问题,指导现实工作,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凭据。教投公司历来非常重视文书档案的整理,并将其作为公司部门目标考核内容之一。2014年年初,公司档案中心及时发文布置文件材料归档工作,积极督促各部门、各中心严格按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各部门、各中心、各(子)分公司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将2013年各类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移交公司档案中心,并对归档时限、文件的内在质量作了具体要求,以确保公司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准确、系统。到2014年6月,公司已顺利完成2013年的1459件公司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扫描、目录录入、装订、上架等工作。

 

胜浦街道:两级联动,积极开展“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

在6月9日“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胜浦街道通过街道、社区两级联动,积极开展档案宣传活动。

一是在机关大楼张贴宣传图片。旨在让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了解 “国际档案日”的渊源,增强保护档案的责任意识。二是在各社区宣传栏张贴“国际档案日”宣传图片。通过宣传,向社区公民普及查档知识,提高社区公民的档案意识。此次“国际档案日”的宣传活动,不仅很好的普及了档案知识,更极大提高了社区公众的档案意识,拉近了档案与社会公众的距离。

  • 业内讯息

开发区档案管理列入江苏省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014年5月,江苏省商务厅发布了重新修订的《江苏省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评价办法》,开发区档案管理情况作为管理水平类指标正式列入全省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是省商务厅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也是全省开发区档案工作在经年推动下形成的一项重要工作成果。

江苏现有国家级、省级开发区131家,其中国家级38家,省级93家,开发区数量、规模、等级、区域功能等均位居全国前列,是江苏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江苏省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评价办法》,自实施以来,已成为更具准确性、公平性、科学性和权威性的开发区评价体系,对促进全省开发区加快转型升级、科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是全省开发区管理工作重要的举措和抓手。此次从评价内容和组织实施程序两方面进行修订和完善,加入了档案管理等指标,既反映了对开发区的认识与评价日趋成熟和完善,同时也进一步表明新形势下全省开发区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对档案工作的必然要求,对全省开发区档案工作将起到积极有力的促进作用。

 

全国档案新闻暨档案文化宣传工作会议召开

6月12日,全国档案新闻暨档案文化宣传工作会议在河北石家庄召开。

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杨继波在讲话中指出,档案宣传工作是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大合奏的一个重要和声,是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在档案行业里的重要舆论阵地。《中国档案报》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一份档案行业报纸,必须立足档案,深植行业,突出档案特色,突出文化品位,发挥好《中国档案报》引领行业、凝聚人心的作用,真正做到为档案工作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助力。

王国武提出了今后两年档案新闻与档案文化宣传工作的11项主要任务:一是进一步深入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二是大力做好各地党委政府、各级档案部门贯彻落实《意见》的宣传报道;三是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围绕全国档案事业的大局做好宣传策划,及时报道档案界的大事要事;四是继续开展“走转改”活动;五是加大档案公布力度;六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档案文化;七是做好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相关档案史料公布工作;八是进一步加强中国档案资讯网建设;九是不断提高特约记者和特邀撰稿人新闻报道和档案文化类文章的撰稿水平;十是继续对各地档案局馆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宣传;十一是继续做好报纸征订发行工作,进一步扩大档案工作社会影响力。

  • 简讯

6月8日,为纪念6.9国际档案日,江苏省档案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发布《江苏省明清以来档案精品选》丛书正式出版发行等三条新闻。


6月11-13日,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段东升、胡旺林到江苏考察指导工作,先后听取了江苏省档案局和南通、苏州两市档案局的工作汇报,考察了正在建设中的三个档案馆新馆。江苏省档案局副局长项瑞荃陪同考察。


6月25日,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秘书处处长孙刚一行4人来园区档案馆考察。


6月30日,2014年度江苏省档案科技项目立项会议在南京召开。

 

  • 专题

编前语:吴文化,产生于长江下游金三角地区,自古以来,凭借太湖流域富庶的经济条件、良好的人文环境,吴文化已发展成为一个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的区域文化。为进一步弘扬吴文化,提升苏州文化软实力,助推园区文化繁荣发展,《档案信息简报》特推出“走近吴文化”系列专题,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来介绍和诠释“吴文化”。

“走近吴文化”之二十四:以清节为天下第一的陆燿

陆燿(1723-1785),字青来,一字朗夫,吴江芦墟人,官至湖南巡抚,在乾隆朝,以清节为天下第一。

陆氏世居吴江芦墟,陆燿曾祖埈,元祖铨。父亲陆瓒曾官保德州吏目,位卑而德劭,精汉隶,为官不名一钱,上司嘉其操守,常借口索取其书法作品而给予丰厚的回报,瓒却全部用于修葺保德官舍。燿自幼承庭训,笃志于学,事母家居,虽家无隔宿之储,却不以贫故少挫其志,奋励以古贤达自期。中乾隆十七年会试,授内阁中书。会遭父丧,回乡守孝。服除后,入军机处,洊历户部郎中,皇上知其才,授山东登州府知府,调济南,升任运河道按察使司、布政使司,既而巡抚湖南。

陆燿曾说:“院司贪,守令不能不贪。利莫大于阜民财,害莫深于夺民食。使上司不贪,则州县不致以苛累病民,何待督责敲扑愁痛之声入人骨髓哉!今或有抗差殴役生事变矣,此非百姓之过,有司之过也,亦非有司之过,大吏之过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铸就了他清廉为民的为官之道。

初至湖南巡抚任所,有位盐商抬来白金三万两。问其故,盐商说:“这是老规矩了。前任巡抚号称廉静,却也照收不误。今天先送这些,以后会按时送来。” 陆燿坚决不收,并且明言禁止再送。盐商为难地说:“如果大人不收,那么,这些白金就没有去处了。” 陆燿说:“那就用它如数平抑盐价吧!”一时间,湖南的盐价为之低。

陆燿为巡抚时,正是和珅当朝,全国各地的官吏以重金贿赂和珅已习以为常,但陆燿却从来不送一物,也不惧怕和珅借口嫁祸。哪怕是送给皇上,也只是一般土产而已,乾隆知道他廉洁,总是很高兴地接受他的土产。陆燿为山东布政使时,某次晋京入觐,守城门的胥吏对封疆大吏入城必索重资,陆燿身无长物,只好把衣被放在城外,充作一般人员,仅带一个仆人入城。进城后,从朋友家借用被褥,用毕归还。

陆燿不但为官清廉,教育子女亦称楷模,从不让子女因自己是封疆大吏而行特殊。在湖南巡抚任上,陆燿因有事要让其子还江南,临行,再三叮嘱随行的塾师陈驾千:“过郡县,勿使官吏知吾子。” 陆燿官至巡抚,却崇尚节俭,从不奢华,也懂得感恩。陆燿箱子里一直珍藏着一件破棉衣,时常拿出来展视,说:“此吾风雪中就塾师读,吾母分己衣中絮足之,以衣我者也。”睹物思情,借以怀念自己的母亲,也以此告诫子女及随从要节俭为本。

对于民生问题,陆燿却能竭其所能。某年湖南大旱,那时恰逢陆燿有病在身,可是为了百姓,他还是拖着病体,每天冒着酷暑奋战在抗旱第一线,最后终于积劳成疾,因病离任。几天后,即乾隆五十年六月二十三日卒,终年63岁。 据光绪《吴江县续志》记载,陆燿身后财产仅为几箱替换的旧衣服。按说,巡抚的俸禄可谓不菲,可他从不挥霍浪费,将节省下来的钱,在京师贾家胡同捐建了一所江震会馆。直到光绪年间,每逢岁时节令,在京的吴江人还常常要到江震会馆去祭拜陆燿的神位。

陆燿学优品端,精析理义,洞达事物,读书讲求实用,曾详究前人言行、政绩、故事,辑国朝经世之文成《切问斋文抄》,又自撰《切问斋文集》,认为“观于人之慕善、耻不善而知性之本善”,要让人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惟明善,而性善乃可得而见焉。”以为读书人“坐而言,当即起而行也”,光说不做等于没说。他的观点很切合事理,假如依此行事,“如布帛菽粟之可衣食”,实用性很强。

 

  • 档案大观

适时摘掉白手套

——英国档案、文物界作出一项保护档案的新规定

前不久,英国国家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开始执行一项新规定——在处理档案时摘掉白手套。在英国,和国家档案馆一样,那些藏有大量珍稀文物、原始档案的机构也已不再使用白手套。

英国档案、文物界作出摒弃白手套的决定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在处理多种载体的档案,尤其是纸质档案时,白手套不仅不会对珍贵档案起到保护作用,反而存在隐患。最初,档案人员在接触档案前佩戴白手套的目的是防止手上的油脂和汗液在档案表面留下污渍和印记。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工作人员在接触档案前将双手洗干净并晾干,那么弄脏档案的风险将被大大降低。

关于戴手套会给档案带来潜在风险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手套令触觉迟钝。人的手指是非常敏感的,如在直接触摸羊皮纸档案时,可以感知档案的脆弱和易损程度。但是戴手套则会降低手指的灵敏度,稍有不慎地误操作便会对档案造成损坏。

其次手套使动作笨拙。手套并非根据每个人的手掌定制,戴上后或大或小,加上手套的厚度,令工作人员的双手变得不那么敏捷,增加了翻页或捡拾档案时的难度系数。另外,在戴手套抚平、展开纸质档案的边角时,一旦用力过猛就会有将边角撕扯下来的隐患。

再次,手套可能会吸附住原本脆弱或已受损的档案边缘。特别是纸质易碎时,手套一经粘住档案,即可造成整页档案的撕毁或剥落。

此外,手套容易脏。在处理完某件布满污渍和灰尘的档案后,如果戴着同一副手套再取另一件档案,这样很容易将先前档案上的菌尘转移到其他档案上。即便处理完一件档案就换一副新手套的方法可行,但相比之下,清洗双手要容易且经济得多。

尽管以上原因都表明手套在处理档案时是个“累赘”,但在某些特定情形下,还是需要戴上手套的,比如在拿胶片、底片档案时,手上的汗和油会对胶片等表面上含有感光材料造成侵蚀,从而影响成像效果。所以,并不是在处理所有类型的历史文物、档案、艺术品时都可以不加选择地摘掉手套,但对于一些特定载体的档案来说,白手套的确有百害而无一利。